s  

如果真的有天堂,我希望天堂的一角有一片像Tronoen的沙灘。

也許有人會說,哪裡哪裡的沙灘更美啊等等等。然我無法將這裡與全世界其他也許更美的沙灘相比,因為我在此時此地的美好回憶,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,是各種複雜回憶情感的交織,那個摸門,是無法取代的。

介於AudierneSaint-Guenolé之間有一片大約30公里長的沙灘。望不到盡頭的沙灘有我沒見過的細沙,踩起來就像是毛毯般柔軟;遠方天海相連處掛著幾朵又白又軟的雲; 一波波海水柔柔地盪到沙灘上親親腳趾。一切都這麼美好,連說話都是多餘的。

我和瓦倫甚麼話都沒說,兩個人靜靜地各自潮不同的方向散步,一個正沈浸於小時候不知在這裡渡過幾個暑假的難忘記憶;一個正在努力將當下片刻塞進後腦勺,好以後可以慢慢掏出來回味。


天空

布列塔尼,第一個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光線,一種極致純淨的光線,天空像是剛洗過一樣。而這裏的藍天很有情調,有時是Y100 M25飽和的藍;有時是幾朵肥肥的雲飄在亮藍色的天空。純淨的光線加上有情調的天空,有時結合出一種完美到自以為置身在‘楚門的世界’般夢幻。有趣的是,一天當中天空變化無窮,如同慢速電影緩緩播放,每一秒都是一張美景,光是呆坐在沙灘看一下午的天空,就心滿意足也。

s2  

s3  

 


•• Penmarc’h 碼頭鎮

Pointe de Penmarc'h位於布列塔尼南端的Finistère省,面對大西洋陣陣海風,原始的漁港小鎮與空氣裡濃郁的海味吸引無數嚮往大自然的旅客。Penmarc'h其實是由兩個布列塔尼方言組合而成 penn()marc'h() 有人說,是因為海岸線的形狀看起來像是個馬頭這得用一點想像力 ;也有人說,附近一塊巨岩擁有惟妙惟肖之馬頭形,因而得名。。。

這裡在14,15世紀時,是布列塔尼最繁華的城市之一,漁業及海上貿易極為興盛,西邊20公理左右的海域也是當時最大的鱈魚場。然而15世紀後,加拿大紐芬蘭一帶也發現大規模鱈魚場,進而嚴重影響 Penmarc’h之漁業,致使商業活動大減,不過依然持續向西班牙出口魚乾與麵粉。

Phare d'Eckmühl燈塔則是這裡最重要的地標。Phare d'Eckmühl燈塔是由Madame Adélaïde Louise of Eckmühl1893 年所捐建的。據說她的父親Prince Eckmühl是拿破崙時代的梟勇戰將,在德國戰場上贏得了不少戰爭因而受封,有感於父親在戰場上殺人無數,女兒則希望以一座可以守望救人的燈塔為父親贖罪。

我們租的民宿就在燈塔後方。民宿非常簡單,也並非正面對著大海,不過可以早上拿著咖啡走兩步晃到提防,又是心滿意足。

IMG_1810   

s  

 


•• 釣魚

一天在Penmarc’h的提防,我被一對約莫1214歲的兄妹深深吸引:哥哥專著地釣魚,妹妹則檢查一旁漁網裡有沒有螃蟹入籠,同時兩個人討論該怎樣釣才對,該怎樣設陷阱才會有螃蟹。我問哥哥:你們是要釣來自己吃的嗎?哥哥搖搖頭說:也沒有啦,就釣著好玩的。當下覺得,青春就應該這樣過!

這讓我想到我的外甥,同樣一個年紀,同樣是暑假,在台灣的外甥為了拼明年升高中,沒日沒夜地上課補習;在法國的這對兄妹,卻是釣釣魚,補補蟹。誰都不能預測十年後誰會比較有成就,誰會賺大錢,但是至少我確定,這對法國兄妹不會後悔渡過一個與大自然相處的暑假。

關於釣魚,瓦倫當是貨真價實的證人。從小受長輩啓發,對釣魚情有獨鍾(恩,應該是只要對吃的都有興趣。。。)這一趟布列塔尼之旅其最大心願之一,便是在海提釣魚。於是某日一償心願,使用老方法,以笑笑牛乳酪當魚餌,在短時間內釣了37尾葫蘆漁(éperlans)  — 沒錯,就是用笑笑牛乳酪釣魚,一旁一起釣魚的別人看了瞠目結舌又齜牙咧嘴羨慕得賊死。37尾葫蘆漁裹粉油炸,鮮嫩美味,齒夾留香。

s3 

s5  

 

 

世界盡頭-Point du Raz

被人稱為「世界盡頭」的赫兹海岬Point du Raz一直以來是觀光客旅遊布列塔尼必訪之地。然而世界美景當然吸引商人商機,於是1948‘Iroise'旅館與博物館建立、接著1962期間14間商店與佔地二頃的停車場大肆佔據赫兹海岬,帶來的是每年30萬的遊客遽增至50萬,人車熙攘,踐踏在珍貴的自然草地上,造成赫兹海岬周圍的植物自然生態嚴重損害。 1996-2000之間,自然環境保護局與政府攜手合作,央求旅館停止營業、將商店與停車場遷移至一公理以外處、並針對赫兹海岬之所有植物重新規劃栽培。如今要參觀赫兹海岬必須付6歐的停車費,並且走一公理以上的路程,很多人也許會哎哎大叫,參觀一個景點又貴又累。但是,要知道6歐的停車費其中一大部份是用來重見維護自然景觀,而一公里的路程走過,可見滿山美麗的歐石楠與其他稀有植物。如果真的不想走,或是老弱婦孺不方便,其實也有接駁車接送。美景雖然是天然而成,卻要靠人類的維護才可以持續。

這個景點我特地去了兩次,第一次風過大,連站都站不穩更遑論好好走路欣賞。草草看一圈便匆匆離開讓我滿腹遺憾。第二天決定自己再跑一趟,就是硬要走到景點盡頭後,再奮力攀到岩石上,想像登陸歐亞大陸的最西端,而我的家鄉是在反方向的另一個終點,頓時思緒錯宗複雜,難以言寓。

s 

s2  

 

 

 

石頭對大槍-Plogoff

Plogoff是位於赫兹海岬一旁的小鎮。1970年法國政府計畫在赫兹海岬附近盡力核能電廠,引發Plogoff居民強烈抗爭,而法國各地支持抗議者也前來支持抗議行動。直到1980終於爆發維持一個半月嚴重的爆發警民衝突,800位持槍警察對抗平常百姓,居民只能用石頭反擊,因此Plogoff也被稱為「石頭對大槍」之鎮。直到1981弗朗索瓦·密特朗當選法國總統,決定廢除核能電廠計畫,讓土地與大自然回歸給居民。這個重大的抗爭行動對於向來注重人權的法國歷史劃下難堪的污點。

IMG_2236 

 

 

 

更多精彩照片,請看 這裡

 

 

 

--待續---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布列塔尼,Bretagne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han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